第二卷 艰难创业 第862章 击毙是最好的尊重
上一章:第二卷 艰难创业 第861章 钢铁怪物(下) | 下一章:第二卷 艰难创业 第863章 不可思议的24小时 |
不过就这一个要求,奠定了中国陆军强国的基础----少走了多少弯路,也节省了多少研究经费!对熟知二战期间各种坦克作战的优劣的现代人来说,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型陆军大国特别适合于用数量的冲击。
历史上最先进、最牛X的德国“虎”式坦克还不是被漫山遍野的苏式落后坦克打得摸不着北?想象一下成千辆坦克在呼啸着向前冲锋,侧翼都是自己的战友,就知道,根本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去“四面开花”。
坦克的作用在于战略迂回,滚滚钢铁洪流中间,有多少人可以放胆或有机会作单兵的抵抗?何况还有跟进的步兵?
关东州战场上T-20的优异表现让张汉卿坚定了坦克发展继续走自主、“超前”之路的决心,也深刻明白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含义。
虽然人民军的进攻有摧枯拉朽之势,日本人的龟缩阵形还是起了作用。
尽管张汉卿充分理解日本军人的顽强性,但是顽强到什么程度,还真的是无法想象。现在年轻的一代理解历史,在许多方面都是受到的是解放后的电影、戏剧、小说等文艺作品的影响。
在那里面,特别喜欢描述日本军人怎么善于肉搏战,怎么善于拼刺刀,似乎把日本人写得越厉害,就越可以突出我军的英勇善战。
至于那些把日本兵描绘成非常弱智、非常无能的表演手法和狗血镜头,表面上好像是在对日本兵进行丑化,在张汉卿看来,却是对中国抗战军民的侮辱----连这样“无能”的对手都打了八年,不是对自己无能最大的验证吗?
这样写,固然艺术感染力会比较强,而以“关东州”战场上人民军的体会,日军的“武士道精神”顽固确实不假,但从军事斗争角度看,这还不真正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日军非常善于“高效作战”。
坦克的攻势毕竟有限,在广阔的战场上,在击溃了日军主力及打乱了其成建制的指挥系统后,日军不得不陷入各自为政的苦战。
局面对中国军队一方是压倒性的好,甚至连参战、观战、督战的一堆人民军高级指挥官和总参谋部的高参们在听了不间断的战场汇报后都不约而同地想到:日本兵不过如此嘛。
可是训练有素的日本人很快就给人民军上了一堂生动的课,代价是生命。
从装备上看,人民军的火力非常之强大(首批参战的都是人民军的精华,装备那叫一个好啊)。他们的一个加强营,竟然可以装备6门山炮和野炮,2挺重机枪,每个连装备2到3门迫击炮,每个班不仅有轻机枪,还配备了2支自动步枪,也就是我们说常说的“转盘枪”。
粗略地估计一下,人民军的一个普通步兵营,在单位时间可以发射的火力,起码是当时日军一个步兵营的2倍以上。
但是,如果以其发射同等火力给敌军所造成的伤亡看,人民军就远远达不到日军的2倍了,所以说那时的人民军“作战能力”强而“作战效率”不高。
而日军就不一样。其实日军装备是远不如人民军的,比如,他们就几乎没有什么自动步枪,也没有连属重机枪,所以日军的火器发射速度是不高的。
但战场各级指挥官粗略的估计(当然可能很不准确),如果人民军每发射出100发子弹可能会杀伤5名敌军的话,那么,日军的100发子弹就可能杀伤10名甚至20名人民军,也就是说,当时日军的作战效率大约是人民军的一倍以上。
日军之所以“作战效率”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士兵个人训练好,射击准确。
比如说,日本人爱用的那个掷弹筒,说起来,其实就是一个手榴|弹的简易发射器,不需要做什么射击诸元设定的,但日本兵就是能打得很准,这一点让你不能不佩服。
往往人民军用营级的兵力来围困或打击日军连级的小部队,日军在被完全歼灭前都能很好地体现其良好的素质;也有刚才说的,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使其在战场上表现得十分顽强,可以给对手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人民军还没有碰到像这样顽强的对手。
在国内战争期间,对手都是各地的军阀,从装备或士气上看,很少有超过人民军的,而且人民军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张汉卿的战略观极强,基本上是战无不克。
成规模的战斗战役,基本上相持一段时间对方就因为大势已去而失去斗志,痛打落水狗只能鼓舞士气,而不会对军事素养的培养的更大的促进作用。
德国顾问团对于培养人民军战斗素养方面有很大推动作用,但纸上谈兵和真正的火线交战是完全不同的,很多新兵开始完全被打惜懵了。这样,当碰到第一代训练有素的日本兵后,人民军战斗经验不足的缺点便暴露出来。
日军作战极度顽强,不仅作战规模比较小,而且在其被歼前,火器往往破坏得很厉害,所以每战缴获很少。
另外,信奉“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兵上了战场就像喝了鸡血一样浑不畏死,往往都战至最后一刻。这样以来,俘虏日军要冒着被袭伤的危险。
反正现在国际上还没有针对战俘地位的公约,何况伤兵虽然已部分丧失作战能力,但仍能对人民军形成致命伤害。人家是要死战到底的,又何必强求反而会让自己人伤亡呢?
此外对方的誓死不降也会给己方军队一个强烈的认识:一旦单方面地被俘虏,不会有好果子吃,可以在战斗中激发原始的血性,反正是个死。
所以,人民军总部特别下了这样一道命令:“不用特意抓获俘虏,以成全日军的殉死,作为尊重对手最后意志的体现!”
因此,关东州战场上日军的被俘人数极少,战后统计,全部被俘人员都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重伤员,这是题外话。
幸亏作战之初,日军的重型武器战场已经被人民军空军重点“扫荡“过了,人民军减少了许多损失。再加上坦克部队“神出鬼没”地一打,日军大部队迅速被切割成数十块。从大局来看,优势已经在人民军一边。
张汉卿之前对人民军将领们的培训凑了效:对日军作战,就要尽可能地寻机与日军孤立无援的部队作战。一般人都知道对敌人要实行分割围歼的常识,共×党与国民党军队作战中,一般都可以比较轻易地做到这一点,哪怕是对他的主力部队,也不难做到。
但是对日军就很难。
前面已说过,日军不仅单兵作战能力很强,而且部队之间的协同配合也很好,不管是步炮配合,还是小范围的组、班(曹)、小队的内部配合,都是训练有素的。
即使主力已被分割的战场,一旦人民军与日军作战,几乎每次都可以看到:对方部队一旦遇袭击,都能迅速展开,并以最快的动作,形成单兵之间的交叉火力掩护,和步炮之间的相互掩护。
而一旦日军形成了战场配合,就基本上没有了射击死角,再要穿插分割他,难度就非常大了,有时侯甚至是做不到的。
所以战后总结,对日军作战,须要以极大的突然性对其发起袭击,进而做快速分割,以避其形成战场协同。
关东州之战中日本兵陷入不利于己的局面,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日军早期作战比较顺利,从来没有在东北大陆碰到这样一支有极强战斗力的主力部队,有点麻痹大意;
二就是因为人民军发起袭击非常突然,战场穿插又极其迅速;
三是人民军装备远超日军,所以会很快被分割为一个个的孤立单元;
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人民军人多。正所谓“好虎难架一群狼”,一旦中国军队士气上来了,人多的优势便成为不可小觑的因素了,要不然毛爷爷怎么会说“人多力量大”呢。
日本人还是很顽强的。在经历了最初的懵懂、震惊、混乱之后,已经失去与上级联系的一批又一批的中下级军官自动地代替了上官的指令,召集了散在各处的军兵,迅速地进行了就地节节抵抗,展现了极佳的战场素质。
日本兵也表现得极为顽强,他们大无畏的精神不逊于最好的人民军官兵。
可是对面的人民军也是血雨腥风中锻炼出来的优秀军人,他们也是抱着一死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来的。人多,加上有心,及优势的装备,让全军上下势气大振,所以有史以来日本人碰到了与他们同样强硬的对手。
日本官兵以命相搏,中国军人也不惜一死,渐渐地进入了白热化。
不过人都是一条命,即使一对一的损失,中国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包围圈中的日本官兵虽然顽抗,但友军的人数越来越少,敌方的火力却越来越猛烈,阵地也不时传来失去的消息,让他们觉得此战凶多吉少。
不过他们都是日本陆军的精锐,败而不乱,不约而同地节节向南退去。
上一章:第二卷 艰难创业 第861章 钢铁怪物(下) | 下一章:第二卷 艰难创业 第863章 不可思议的24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