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竹篮打水一场空

上一章:第五章 步步相逼 下一章:第七章 垓下悲歌

刘湘:字甫澄,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刘湘自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性格沉静内敛,生活简朴,不嫖、不赌、不抽鸦片,起初以勇敢善战而在川军崭露头角,后成为川军“速成系”领袖。他以刘备为偶像,重远图而轻近利,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主张“群雄并存,有德者王”,最终得以统一四川。

杨森:字子惠,生于四川省广安市龙台镇。从小习武,长大后考入速成学堂。杨森推崇尚武精神,属于勇战派典型,战场上有一股舍我其谁的气势,因此胜多败少,号称“川中吕布”,在“速成系”中的地位和影响,仅次于刘湘。

刘伯承:原名刘明昭,字伯承,生于重庆市开县。自重庆陆军将校学堂速成班毕业,四川内战时期为熊克武部下,蜀军著名战将,在第一军混成第二旅任团长。

先得从头至尾好好说说刘湘。

刘家如果划阶级,算得上是地主,他父亲是贩谷子的,家有水田。可那时候的小地主也很可怜,就经济条件而言,仅能供刘湘上学而已,甚至晚上刘湘要读书,家里连油灯都舍不得让他点。

偏偏刘湘还很用功,常常趁父母睡着了一个人从床上爬起来,偷偷点灯夜读。

刘父发现后,很是生气:你老子白天累死累活挣点钱,敢情一晚上全给你当油烧光了。

油灯拿走,看你怎么办。

没有灯,刘湘就溜出门,到月光下去读。

这下他母亲担心了。于是晚上上床后,就干脆把房门给锁上。

刘湘无计可施,但他躺在床上睡不着,仍在默背白天读过的书。有时背到高兴之处,一不留神还能从嘴里蹦出两句来。

如此刻苦到疯魔的孩子,谁不喜欢?刘家父母偏不喜欢。倒并非因为刘湘不是亲生是私生子,而是觉得他读书没什么效果:刘湘的在校成绩虽不能说差,但也绝没到出类拔萃的程度。

想来想去想不出个缘故,刘母便找算命瞎子算命。这瞎子靠算命吃饭,自然要胡诌一通,一会说刘湘犯了“夜马星”(一种小孩子可能触及的禁忌),一会又说孔圣人不高兴,恐怕他老人家故意捉弄一下你儿子也说不准。

解决之道是画一道符,用布包着给刘湘戴在胸口。

刘母如法施行,刘湘晚上果然就消停了,虽然在校成绩还是老样子。但刘家已觉得那瞎子算命真是灵。

刘湘长大后才对他母亲说出了真相:其实他知道算命这回事,是故意不背出声来的。

聊到这里时,母子每每相对大笑不止。

刘湘并不笨,相反,他还聪明得很。所谓挑灯夜读,月下读书,梦中背书之类很有可能都是拿来蒙人的,至于那些书,相信绝不会是什么“正经书”,而是三国水浒之类的“过瘾读物”。从刘湘本身的经历来看,也实在难以将他与头悬梁锥刺股的书生形象联系到一起。

当岁月流逝,少年时再荒唐的往事,都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连刘湘自己也不知道,他日后成功的秘密,其实就潜藏在这样看似微小的生活细节之中。到刘湘念书的时候,科举已经变成了学校,但除了留学生外,大多数从教者所知道的,还是孔孟那一套,同时又因为科举中途被废除,导致孔孟之学亦是夹生饭,其间的笑话层出不穷。

某日,县衙门的督学来刘湘所在的小学视察。他视察时发表演讲,论证孔子比周朝皇帝大一辈,结论已经让人摸不着头脑,问题是他论证的方式更是滑稽:周朝皇帝自称周天子,孔子被称为孔夫子,“夫”比“天”高出一个头,所以孔夫子就比周天子老。

连台下的小学生都禁不住被这位不学无术的学界官僚给逗乐了。有几个小学生忍不住笑出了声来。

学生觉得滑稽,当官的可不觉得滑稽。这督学大怒,当着全体师生的面,就责令校方做出处罚,即让那几个“因笑惹祸”的学生跪在讲台上。

膝盖弯着不去说它,最损的是每人脑袋上还得顶一张板凳。板凳的重量尚在其次,主要是上面还搁了满满一碗水,谁要是把水洒掉一点,就得劈头盖脸地“享受”一顿“竹板饭”!

谁也不想被竹板打,那就得看你头上的功夫了。这哪里是上学读书,分明是戏班子的武生在练功呢。

刘湘不幸就在其中。

挨了罚以后,大家气不过,商量着一定要以牙还牙。正好县里来了戏班唱戏,他们发现督学每天晚上都要喝得醉醺醺地去看戏,就决定在那时候找机会下手。

因为刘湘在班里个子高,胆子也大,被众人公推为这场整蛊游戏的主要操盘手。

晚上,督学果然又去看戏了。散了场,他摇头晃脑,哼着小调打马回府。在他必经的一个巷口拐角处,一个黑影一闪,一瓢好东西便泼到了督学身上。

这督学受惊之下,闻到的全是臭味,原来“好东西”竟是大粪。

“啊呸呸。”督学又羞又怒,抬眼望去,几个小孩正急急忙忙地往学校方向跑。

谁跟自己有这么大仇,自然是前两天跪讲台的那几个屁孩。

“你们跑吧,跑得了十五,跑不了初一!”

这句话,参与整蛊的那几位都听到了,分明事情露馅了。怎么办?

刘湘是主演,也就是那个“黑影”,他把胸脯一拍:“不怕,追究起来我担着,哪怕是坐牢!”

真讲义气。可你不怕坐牢,别人怕啊。最后有人出了个主意,说刘湘要不你就去报考“弁目学堂”吧,那样督学就抓不到你了,也不敢去抓。

就好像是我们常在香港江湖片中所看到的,刘湘犯了事,闯了祸,只能“跑路”,但这个祸又是为大家闯的,所以众人你凑一点我凑一点,帮刘湘攒足了路费。

等督学在家休息了两天,要来学校找茬的时候,校方和学生便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刘湘身上。再问刘湘呢,已经考入了“弁目学堂”,这督学再神气,也不敢跟当兵的做对,只好自认晦气。

大家一定觉得刘湘考学校很容易。

是的,“弁目学堂”并不难考,因为它的正式名称就叫速成学堂(全称为四川陆军速成学堂)。

速成学堂的教育方式与武备学堂相同,教官也大多为日本人,但与武备学堂不同的是,它培养的是新军里的下级军官,等于短期培训班,入学标准并不太高。

军校时代的刘湘,怎么看都没有要发达的迹象。

他性格内敛,深沉而不露锋芒,成绩也不过中等水平,甚至他都不怎么出来活动,就爱窝在家里,自然也就很难引人注目。

刘湘唯一的乐趣似乎就是睡觉,此君露面后的标准像是:拖两行清水鼻涕,眯缝着眼,一副睡眼朦胧的样子,仿佛一倒下去就会长眠不醒,同学都戏称他为刘瞎子。

没有人看得起“刘瞎子”,他也几乎没有朋友。

毕业后,刘湘被分到周骏的部队。周骏的第一师是第十七镇新军的基干,属于老川军的正宗,所以军官们眼光都很高。刘湘在军校被人看扁,到了军营还是一样,可是有一个人却分外看好他。

这个人不是军人,但会预测军人的前程,也不是算命瞎子,但据说算得比瞎子还准。

他是个编织篾篓的匠人,姓王,文化程度为文盲,一个字不识。相人算命只是业余爱好,并不收钱,除此之外,不管寒暑,他每个月都要抽出几天夜观天象,以便“预测天下大事”。

见到刘湘这个当时没人瞧得上眼的小军官,王篾匠眼睛一亮,直呼刘湘前程远大,不可等闲视之。

“好好努力吧,有你飞黄腾达的一天。”王篾匠是不是在瞎掰,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但他作出的这个预测确实应验了。

刘湘从排长开始,到连长,又升营长。如果说前几个阶段,尚算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话,从营长开始,就有些让人眼花缭乱了:每打一次仗,官就升一级,“遇缺即补”,乃至一直升到师长,最后连老上司周骏都倒掉了,还挡不住他火箭式的蹿升。

首先得承认一点,军人不能打仗是很难升职的,刘湘符合能打仗这个标准。

那个时候,说你能打仗,主要不是说你有多高明的技战术,而是只要够胆,敢闭着眼睛往上冲就有资格入行了。

川人称刘湘为刘莽子。莽子在四川话中是猛的意思——你别看他平时眯缝着个眼,老实得不能再老实,但在那个僻静的拐角处,敢向人泼大粪的,正是这个小子。

事实上,确实有很多次,刘湘所在的部队本已陷入危局,都愣是靠刘湘死战才得以反败为胜。据说他在担任旅长的时候,曾攻某一阵地不下,不得已退回司令部。正好上司在大发雷霆,副官报告说刘旅长到,上司大喝一声:“难道刘旅长就杀不得吗?”

刘湘闻言转身就跑,不是跑路,而是到前线亲自督师反攻,结果一鼓而克。

军队里面,猛人莽汉很多,刘湘超出他们之处,还在于会动脑子。比如说那种难度极高的攻坚战,你要是没点绝的,光知道拿血肉去拼子弹,有多少莽子也得完蛋。

当时国内已逐渐开始流行自来得手枪。说自来得,你可能还不知道它是何方神圣,如果我改个说法,叫它驳壳枪、盒子炮、二十响、快慢机、大肚匣子……你一定就有如见老友的感觉。

中国人嘛,凡是看《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过来的,对驳壳枪都有一种亲切感。这种手枪可以连发,一梭子过去,其火力可与轻机枪相媲美,在近战中威力十分惊人。

刘湘由此钻研出了一种看家战术。他精心训练了一支手枪队,当遇到紧急关头时,便把这支特种部队压上去,往往能收到奇效。

估计是小时候灯下或者月下读演义读多了,刘湘把手枪队比作是岳飞的钩镰枪,他就靠“钩镰枪”来破对手的“拐子马”。

刘湘的每一次升职,其实并非依赖于运气,那完全是靠战功一点点慢慢堆积起来的。

刘湘战功等身,难得的是,他还很厚道。在他还是团长时,本来可提前晋升为旅长,但却授给了另外一个人,若按所取得的战功,刘湘毫无疑问排在那人之前,因此他的部下多不服气。

刘湘念过古书,也了解一些掌故,就对身边的人说:“清末有个叫杨遇春的名将,功劳不小,他就不和同僚争功,以此避免了灾祸。我刘湘难比先贤,不过也可以加以效仿。”

在他的劝说下,众人释然,事情这才平息下去。

军官这一群体里面,平时口号可以喊得比谁都漂亮,然而讲到升官晋爵,就没有不眼红的。刘湘此举殊为少见。

对待和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同事都这样宽厚能容,对下属的态度可想而知。所以,刘湘在上下级中皆有极好的人缘。

甚至于,刘湘在军校中的那种木讷表现,也成为他得以平步青云的重要原因。

当年的新军,包括速成学堂,都少不了熊克武等革命党人活动的身影。刘湘的同学皆蠢蠢欲动,有的人还跟革命党人有了接触,唯有刘湘从来就不关心这些东西。

除了上课训练之外,他就一个爱好,即喜欢唱军歌,每次晚饭后,班上做游戏,刘湘都被推举为领唱。

直到四川保路运动爆发,保路同志军与新军交战,已经入伍的刘湘奉命参战,回来后还糊里糊涂地问别人:“你知道为什么要打仗吗?”

刘湘平时给人的印象,就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职业军人,既不朝“南”(南方党人),也不向“北”(北方政府)。

开始大家都觉得刘湘傻,后来才发现他最聪明。

那些有明显政治倾向的同学,或许可以得用于一时,但很快就会被抛弃一旁,因为政局变化太快了,快到你都来不及反应——一会儿党人摇旗呐喊,一会儿北洋上台执政,正是城头变幻霸王旗,一般人哪里搞得清楚、理得过来。

“癸丑讨袁”那会,胡景伊调集周骏的第一师与熊克武作战,有两个营长临时投向蜀军。胡景伊一查,这两个营长均系速成生,这下好,他几乎对所有速成生都起了怀疑,大部分人因此遭到排斥。

轮到刘湘了。胡景伊翻开档案:刘湘,速成生,自军校开始,就无倾向革命的嫌疑,且生活简朴,不嫖、不赌、不抽鸦片,作战又非常勇敢,屡立战功。

简直是一尘不染的白天鹅啊,请问到哪里能找到这么好的人?

于是,刘湘就成了速成生里绝无仅有的幸运儿,从此更得上级的信任和重用。

不管政局怎样变幻,都需要能打仗的军人,尤其是那种看起来傻了巴几,你让他去哪就去哪,心眼实在的职业军人。

刘湘要想做到不抢手都难。没发达之前的刘湘,类似于编草鞋时候的刘备。你要说那个时候刘备就知道自己今后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多少有些扯。

当那个夜观天象,算命不要钱的王篾匠预言刘湘今后会有出息的时候,刘湘想象中的“出息”、“飞黄腾达”,顶到天也不过是做个将军。

旅长,论军衔是少将。那不就是将军吗,人生最高目标都实现了,还图个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刘湘还真是一个本本分分的人,没有什么太大野心。只知道对上绝对服从,对下宽柔以待,政治上不南不北,战场上竭尽所能。

他的变化,是从当上师长开始的。

当上师长,意味着刘湘到达了周骏那样的地位,成为了老川军精髓的合法继承者。

刘湘生活简朴,自奉微薄,也不像很多诸侯那样讨三妻四妾,守着一个老妻便能过一辈子,到了这个位置,他再没有更远大的志向和目标,这人还图啥?

刘湘后来曾经询问一位高士:“四川包括南方的局面老是搞不大,弄不出像北洋那样像点样子的政府,是不是南方军人不如北方军人的缘故?”

这位高士曾游历北平,与保定军校校长、军事理论家蒋百里交流过类似话题。蒋百里说,南方军人大多出自正规军校,素质和潜力都要比行伍老粗出身的北方军人强,之所以“不如”北方军人,局面搞不大,是因为这些军校生还不够团结的缘故,如果能够团结,“善于交朋友”,未来一定会超过北方军人。

据说刘湘听后很受启发,但实际上在此之前,他已经先知先觉地广交“朋友”,而所谓的“朋友”主要都是他在速成学堂的同学。这些同学陆陆续续聚集到刘湘周围,他们都想靠刘湘升官,也因此形成了继武备系之后,川中最大的军事派系——速成系。与相对较为松散的武备系不同的是,速成系的联系更为紧密,一干人等皆唯刘湘马首是瞻。

做老大的感觉,只能用三个字来形容,叫做爽爆了。想想看,多少人伺候着你,恭维着你,期待着你,当然也鼓舞着你。

那个气贯长虹,矢志天下的皇叔幽灵终于再次出现。

刘存厚也想做刘备,可惜他名为存厚,却实在不够厚道。比如说对待投靠他的那些人,用得着时当你是兄弟,用不着时就当你是草鞋,抓起来随手就扔。

就凭他落魄陕南时把钟体道逼走一事,以后谁还敢再跟着这样的老大?难怪他跳来跳去,终究还是只能抱着一个“刘厚脸”的臭名声,回到那个他最不愿意待的地方——你还别嫌,有那地儿给你待着就算不错了。

你知道人家真正的刘玄德是怎么论兄弟的: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甭管这话听起来有多虚伪,起码他还把兄弟当回事,要不然关二爷张翼德那样目空一切的神人,又怎么肯死心塌地地跟着他混呢。

刘湘比貌似精明的刘存厚可聪明多了。这么说吧,刘湘有尹昌衡式的善战,有胡景伊式的心计,有熊克武式的俭朴,有刘存厚式的实力(当然是走红的时候),却唯独没有这些人的缺点,他再不兴,还有谁能兴?

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人民群众的眼光啊!

算命这东西,所谓真假,都在你自己的揣测之中。刘湘对王篾匠的预言似乎已经豁然开朗,如果说他眼前有一座山峰的话,那座山峰的海拔正在不断提高:师长之后是军长,军长之后是总司令,总司令之后是统一四川,统一四川之后是问鼎中原。

那正是一千多年前刘备走过的道路,现在刘湘要重走一遍。至于走得通走不通,你没走过,又怎么知道?

刘湘一方面以速成系为基干,一方面为自己夺天下打造新的力量,先后办起了军官教育团、军官研究班、教导总队、学员队等机构。

对刘湘来说,速成系的都是同学,相当于兄弟,这些地方出来的军官则跟他有师生关系,那是完完全全的小弟。

左有兄弟,右有小弟,后面还跟着老川军的精锐,刘湘的声望和实力一天比一天高涨。在熊克武、刘存厚联手“驱滇”前,他已经发展成为川中除滇黔军外最大的实力派,大有“与楚则楚兴,与汉则汉胜”之势。也就是说,各派势力,无论熊,刘,还是“倒熊同盟”,没一个敢小觑刘湘,都争相拉拢。

在研判各方势力后,刘湘定下了“拥熊送客”之策。即拥护熊克武,驱走滇黔军的决策,此时“倒熊同盟”也派使上门。

刘湘的部下和幕僚商议说,既然我们已决定“拥熊”,自然与“倒熊”的势不两立,不如将使者扣起来,然后与“倒熊同盟”把话挑明。

决议已定,都去找刘湘拿主意。

三国演义里的那几个大人物,要论起家资本,刘备恐怕得排倒数第一。与身后有大家族作支撑的曹操和孙权相比,他几乎是两手空空。

那么,他究竟靠什么能赢三分之一的天下呢?

不是靠他动不动拿出来唬人的皇叔身份(谁知道真的假的),更不是靠编草鞋的手艺,靠的就是被刘存厚丢掉的那个字:“厚”。

在他的奋斗生涯中,刘备每时每刻都忘不了“厚”这个夺命杀手锏,刘湘也是。

听众人说完,刘湘直摇头:“不可不可,我们怎么能搞阴谋诡计呢?要对人家仁义嘛。”

刘湘对来使非常客气,还跟他们共同商讨了进攻熊克武的办法。

不过这些都是在他还没有与熊克武联络成功之前的事。之后,那还是该咋样就咋样,刘湘摇身一变,成了“驱滇”的主力,跟滇黔军交战主要就是靠他的部队,而他本人也担任了那次战役的前敌总指挥。

“驱滇”之役对刘湘而言,非常关键,也是他平生投出的第一个大赌注。如果这一局他赌赢了,自然会青云直上,但如果输了,那就是血本无归,连四川都待不下去了,只能跟熊克武、刘存厚他们一样往边角旮旯里逃。

在战事遇到挫折,也就是龙泉山大败时,刘湘也跟他的榜样刘备那样,成了流泪大使,甚至表露出要离开部队出川流亡的意思。

他的那些部下幕僚一听,“主公”如此窘迫,都是我们这些人无能无为啊。于是都反过来恳请刘湘不要走:“虽然暂时败了一阵,但切勿灰心。一切事在人为,我们还有部队,再努力一下,尚大有可为。”

刘湘惶恐焦灼,除了确实已到危难关头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是要看看那些兄弟、小弟是不是还肯跟着他卖力。要不然,一抬脚跑掉算了,干嘛还要这么罗里吧嗦。

玄德版的眼泪可不是白淌的,刘湘以退为进,使川军在成都城内得到整合,重又鼓足了与滇军再战的勇气。

上一章:第五章 步步相逼 下一章:第七章 垓下悲歌

热门: 穿回来的鲛人小O[星际] 农家仙田 帝国吃相 魔尊和仙尊你俩人设反了 星旅人 兵魂回档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我把言情续写成百合了怎么办 野地荒唐事:那一汪肥沃的春水 穿书后我拿了巨额分手费[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