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两个学生
上一章:第373章 青年时代 | 下一章:第375章 处置 |
虽然是刘娥的意思,可还是有许多官员反对。岁数小是一个原因,二也是他们资历浅。当然资历与才华无关,可是没有了资历,处理事务的经验就会不足。
而且陕西与宁夏之地还与内陆不同,因为蕃汉杂居,并且蕃人占据的数目还不小,这也等于是一个个隐秘的炸药包,一个处理不好,就会引起轩然大波。
听到众人的议论声,刘娥有些不乐意了,这次是她主持让这几个青年上台的,而且这几个青年都有才干。当然欧阳修她就不知道了,至少前四个人她在宫中都听说过他们的名声并且看好他们。
最主要石坚这次藏在幕后,那么这次破格重用的鼓励,就会落在她头上。以后就多了五个对大宋忠心耿耿的能臣。
她在帘后说道:“众位爱卿,就不要争执了。英雄出少年,他们都二十多岁了,完全能够胜任此职。相比于石爱卿与晏爱卿,他们已经大了许多岁了。”
诸位大臣都露出古怪的神情。晏殊是十几岁就开始做官,可那是闲职,就好象石坚十二岁进京时一样,这些如职务没有多少实权和处理实事。然后晏殊才一步步爬上位的。至于石坚,大家自动无视了。这算人吗?无论宋朝人说他是神仙也好,还是元昊与契丹人说他是妖怪也好,反正是非人的一类。
刘娥又说道:“况且不要说他们俩个文官,就是狄将军、折家兄弟、朱家兄弟,还有那个种家兄弟,他们不都是十几岁就领兵一方?”
听了刘娥的话,一些会拍马屁的官员开始不吭声了。但是还有一些大臣想发表议论,但被王曾用眼色制止住。王曾是多机灵的人,他一下子听出来这是石坚保举的。至少到目前为止,就没有看到石坚推举那个官员失误过。
这只是石坚提出第一个要求。第二个要求便是将苏仕国调回来。虽然他现在等于闲隐在家,可是他也不可能坐看天理教掀风鼓浪,但现在他的身份确定了他不方便出面。因此,他需要一些帮手,而且还是智慧型的帮手。
申义彬没有办法调回来,毕竟龟兹回鹘没有定下来,还需要他出力。但有了申义彬的帮助,还有范仲淹、种世衡、折惟忠以及山遇惟亮。这四名大臣虽然武力值未必可行,但智慧值都是一流的。并且正好两蕃两汉,也好灵活机动处理事务。这样西北大事可定。
因此苏仕国完全可以抽回京城来。那么有了苏仕国、萧小一、梅道嘉这些人物的帮忙,他就可以掌握一些天理教的走向,并且还有一个商议的人。毕竟对付这种妖魔鬼怪,未必科学就能够将他们歼灭,也不是他一个人就能掌握的。
当然他现在不管政事了,向刘娥说得也比较委婉,说苏仕国立下大功,而且知书识礼,应当调到京城做一个官员。这样让他在京城里煅练几年,以后又是一个良官。
这点小事,刘娥当然不会拒绝。至于天理教,她也许会生气。毕竟在她看来,现在宋朝国泰民安,乃是千古没有之事,这不是在她脸上抹黑吗?但对天理教的危险性还是嗤之以鼻。
随后刘娥又问了一下西北的事务。毕竟石坚回京,刘娥也担心西北会有闪失。当年西北之地也是属于宋朝所有,或者名义是属于宋朝统治,可就因为没有处理好民族关系,让李继迁最后成势。
石坚答道:“启禀太后,臣离开西北时,具体事务全部交待下去。范大人、种大人他们也是名臣,相信他们会办好的。等到一两年后,龟兹事情已定,只是朝廷派去的大臣不作大的变动,相信也没有大事发生。”
他说这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有些傲然,那意思我制订了方针,朝廷以后不要胡来,还是按照我的民族融合政策去做,那么西北就会没有事情,更没有大规模叛乱发生。只要萧规曹随就行了。
他确实有这说话的资格。现在宋朝文明太超前了,本身对各个少数民族政策就象一块磁铁一样,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只要朝廷不对他们岐视,他们也不会有异心。并且石坚的融合政策发展下去,最后少数民族越来越少,想翻浪也翻不起来。
这也是必须的,如果一味地让这些民族独立尊重,最后只会有更大的灾难发生,就是说石坚的前世,那些国家的分裂,无不是民族的因素在作怪。在这一点上,石坚同样有着巨大的视野和见识。
第二层意思也淡淡地透露出,我在离开西北时,就算到我会被再次被逼退出朝政,因此而没有话语权,所以将一切都安排妥当才离开的。
确实,相比于真宗来说,刘娥对石坚不是很好。那次老太太被丁谓吓死,与宋真宗也没有关系,当时他也是好心,怕耶律焘蓉不利,谁知道丁谓借机篡改旨意,抄他的家。后来临危时,还让石坚做了中书侍郎,这可是正二品的官职,关健还是实职!这个中书侍郎在宋徽宗政和年间,直接就作为了右相的存在。
上一章:第373章 青年时代 | 下一章:第375章 处置 |